华东师大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08-31


  8月29日,华东师大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在闵行校区教师之家召开,并采用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会议以“贯彻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精神,以卓越育人践行三大使命,塑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为主题。校领导戴立益、雷启立、顾红亮,第十二届校教学委员会成员,校教学督导组组长、副组长,本科专业点(教学点)责任教授,各学部、院系、公共教学部教学负责人,书院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省招生组组长等90余人出席线下会议,50余人出席线上会议。会议先后由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副校长顾红亮、教务处处长孟钟捷主持。

华东师大召开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

  会上,副校长戴立益首先对研讨会的主题和背景作了介绍。他表示,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是由我校著名教育家叶澜老师提议创办,自1994年第一届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举办以来,这一传统已经坚持了28年,成为学校专题讨论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研讨活动。本届研讨会恰逢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和核心通识课程两大纲要即将发布,并处于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更显意义重大。随后,戴立益对学校近二十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回顾,人才培养模式已从第一阶段(1999-2010年)的“基本要求+需求选择”、第二阶段(2010-2019年)的“大类招生、分层培养、多途径发展”,正式迈入第三阶段(2020年起)对“全面而个性发展——卓越育人”模式的探索。

副校长戴立益致辞

  戴立益强调,参会教师作为新阶段“卓越育人”模式的亲历者和实践者,需关注6个重点:1个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达成为中心);2个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共生);3个阶段(通识教育培根阶段、专业教育筑基阶段、自主拓展融通阶段);4个导向(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前沿导向的专业教育、研究导向的教师教育、英才导向的智能教育);5个聚焦(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6个保障(专业评估调整、四位一体评价、三全育人环境、资源优化分配、部门联动机制、智能支撑先行)。最后,基于学校过去一年在专业、课程、教材、拔尖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新工科、新文科、双创以及招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戴立益指出下一步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学习动力志趣、突破升学就业质量。此外,他还希望大家能够依托教学成果奖申报契机,实现教育教学理论有一定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突破、人才培养结果有特别效益,以此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教务处处长孟钟捷作主题报告

  教务处处长孟钟捷作题为“落实‘十四五’规划,本科教学若干重点工作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对“十四五”规划本科教学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十四五”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如何构建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达成为中心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三是如何优化全育人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在报告中对招生工作改革、全育人培养方案制定、通识教育改革、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改革、体美劳教育、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虚拟教研室建设、教学评教改革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国家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志义教授作主题报告

  国家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教授在线作“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设计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他从设计者的角度对教育部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将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推进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方法创新”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并总结审核评估的五个突出特点:一是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二是坚决破除“五唯”顽疾;三是积极探索分类评价;四是大幅减轻评估负担;五是突出评估结果使用。

副校长顾红亮主持会议

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汤拥华作经验分享

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敏作经验分享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先春作经验分享

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作经验分享

  随后,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汤拥华以“面向新文科的文史哲融合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为题,分享了文史哲专业如何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新文科建设工作。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敏以“主线思维与底线保证——新工科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软件工程专业,其依托新工科建设工作所开展的人才培养改革。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先春老师以“强化跨学科能力达成,培育心理学卓越人才”为题,分享了最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心理学耀翔班的培养与探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以“数史揽胜,思维育人”为题,分享我校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效。

  下午,参会人员分成四组围绕卓越育人纲要、通识课程纲要、卓越育人“十四五”规划、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因疫情防控需要,研讨会设置了在线讨论的第四分组。教育学部柯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卫宁、哲学系刘梁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媛媛分别代表四组作总结汇报。参会人员对学校“卓越育人”工作表示认可,强调卓越育人要延伸到所有师生中,并提出:在学生方面,需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大教学资源投入,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发挥新文科、新工科等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教师方面,需引导教师重视教学,丰富教学研讨工作,建立样板共享机制,充分挖掘教师教育中心平台资源价值,关注青年教师发展问题;在课程方面,需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实现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互享,加强水课淘汰力度,加大教材建设投入;在教学评价方面,需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评教科学性。

分组讨论

小组总结汇报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作总结讲话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在总结讲话中,对本届研讨会成果表示肯定,主题报告具有指导性、院系经验分享具有借鉴性、分组讨论具有创造性,对于后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卓越育人纲要都大有裨益。他指出,卓越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做好卓越育人工作,需要处理好五组关系:一是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育人重点,课程思政应该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去,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育人的传统观念;二是处理好经典知识与最新成果的关系,经典知识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瑰宝,要补充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给本科学生;三是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四是处理好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关系,跨学科交叉不仅是科研,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同样需要;五是处理好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关系,改变评价内容和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评价也要给特殊人才留有空间。最后,他希望与会教师能够将会议的主旨和精神传达给更多教师,愿所有师大人为培养卓越人才共同努力。



图文、来源|教务处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