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检查的范围是2015-2018年度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各类专项项目,本单位共185项(其中31项已结项或已提交结项材料至市社科规划办,终止1项,在研项目153项,实际检查150项),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发表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重要事项变更情况。现将本次年度检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项目检查情况 本单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各类专项项目(2015-2018年度)共153项,其中2015年度28项,2016年度28项,2017年度42项,2018年度55项。本次共有150项提交年度检查报告,1项将在12月底前提交结项材料未提交检查报告(附项目清单),2项因故未参加年度检查(附项目清单及原因)。 2019年,本单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发表阶段性论文412篇,专著29本,研究报告40份,组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605场,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9份,受到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4次。其中,1.傅红春(批准号15AJL007,先秦诸子“幸福经济学”思想史研究)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2.杨勇(批准号18BGL144,旅游产业“虚拟-实体”集群协同发展研究)获2019年文旅部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优秀奖,3. 赵继娣(批准号18BGL235,邻避冲突治理中的风险沟通机制研究)获第七届沪台公共管理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4.汪晓赞(批准号16ZDA228,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上海赛区银奖2项,5.汤志波(批准号15CZW036,沈周与吴中文坛研究)获第22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二、项目管理情况 (一)逾期项目清理情况 2019年,本单位共有53项2013年、2014年立项逾期未完成项目被列入被清理名单(2013年18项、2014年35项)。其中,按规定时间报送51项目,延期提交1项,未提交1项(附清单)。2015年立项仍未完成的项目28项(附清单)。 (二)重要事项变更审批情况 2019年,本单位共有37位项目负责人申请要求变更管理单位、延长研究期限、调整研究内容或变更国际交流合作经费(附清单),业已按规定时间报送,对不满足申请条件的1项做不予受理处理。 (三)项目经费使用检查情况 在工作中发现,有个别已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使用结余经费进度偏慢,已经加强宣传和督导,联合院系科研秘书进一步督促老师们结项2年内按要求将经费使用完毕。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在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学校科研发展水平显著增强,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经费执行缓慢,影响项目执行效果。 青年教师往往由于支配经费不足而节约开支,或者担心经费支配完而无后续经费支持,也有部分人员不清楚该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经费支出,致使部分科目经费无法支出。导致部分项目经费执行进度缓慢,影响了项目的执行效果。下一步将联合学校财务部门加强经费使用方面的培训宣讲,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结项率偏低、影响后续项目申报。 目前我校国家社科在研项目数量较多,尤其进入清理期的项目数量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国家社科项目的有效申报人数。下一步将优化学校中后期管理流程,制定更加严格的项目管理办法,联合院系科研秘书督促在研老师们尽快结项,并加强结项成果质量把关,提升结项优良率。 (三)基金标注意识不强,影响项目绩效统计。 个别项目负责人基金标注意识不强,对此,将进一步强化和引导标注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显示度和影响力。 (四)高质量和影响力成果产出仍然不足。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资助教师扎实研究,产出高质量、高影响力成果。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影响,真正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大影响、重大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成果仍然不足。接下来,将协同我校提出的“幸福之花”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聚焦重大战略,强基固本,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华东师大力量。 四、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定期召开科研管理工作例会。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二)组织申报辅导和交流沙龙。 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申报辅导和交流,更有利于提高我市项目申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