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学校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索取号:010101-2020-0011发布时间:2020-03-06浏览次数:94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总结、“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学校迎接“双一流”建设评估和建校70周年大庆的关键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固化深化,聚力综合改革提升内涵质量,攻坚制度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书写“奋进之笔”,交出“奋进之作”,以“育人、文明、发展”的使命担当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问题描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结合、整改、落实、升华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标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深化学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主题教育对标对表抓好整改落实,持续提升学校事业发展成效。

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建立健全院系级党组织理论学习资源供给机制和专项检查机制,培育打造一批理论学习宣传精品(特色)项目。推进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宣讲团”队伍、主题建设。加强理论专家队伍建设和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阐释力度。完善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出台学校《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问题落实整改,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做好使命担当教育及科学防控教育。

责任单位:学校办和宣传部、组织部、党校、学工部、团委、教师工作部。

2.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问题描述:院系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还不够。

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提升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措施:继续深化培育“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好校党建服务中心、党支部工作室等党建阵地。通过出台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制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办法、建立党务干部职称评审机制、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持续加强各级党组织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强化制度执行和纪律约束,进一步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责任单位:学校办和组织部、党校、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3.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问题描述: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求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相关制度要求,进一步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干部队伍内涵建设水平,激发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工作措施:继续加强学校党委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考虑和系统科学谋划,指导各级党组织在干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修订完善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办法,重点做好机关整体换届工作。制定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加强制度执行力尤其是中层正职干部履职能力建设。落实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继续加大年轻干部校内外挂职锻炼和交流工作力度。构建新型培训格局,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中层干部、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层领导干部履职监督体系。

责任单位:组织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审计处、党校。

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新作为

问题描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纪检工作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巡视巡察问题整改仍存在机制障碍。

目标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健全巡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加强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的运用。

工作措施:强化政治监督,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开展“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及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继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施学校纪检体制改革,规范学校纪委内设机构设置,稳步推进院系级党组织纪检机构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建设。开展校内巡察“一拖二”模式试点,提速、提质巡察及整改落实。加强专兼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整改工作联动共享机制。做好信访工作。

责任单位:学校办和纪委办、监察处、巡察办、组织部、审计处、信访办。

5.加强意识形态与新闻舆论工作

问题描述: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常态化机制、执行力度、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海外宣传工作合力需进一步统筹。

目标任务:压紧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完善优化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升学校国际声誉与影响力。

工作措施: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动落实《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网络舆论舆情工作。建设优质网络文化工作室,优化院系新媒体应用。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深度宣传,加快教育融媒体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海外宣传联动机制,打造融媒体环境下的海外媒体矩阵,开发海外宣传产品,发挥海外校友渠道优势,加强向全球推介办学现况与发展成效。

责任单位:学校办和宣传部、国交处、人事处、发规部、校友办。

6.汇聚统战群团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问题描述: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思政工作与统战工作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校内各级代表会议的制度建设治理作用。

目标任务:持续完善学校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规范完善各级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和治理作用。

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大统一战线工作体制和机制,将统战工作纳入院系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全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换届,推进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和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培养机制,健全民族宗教工作和统战理论研究落实机制。加强统战人员团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平台和工作机制建设。规范二级教代会建设、社团建设,筹备师范大学工会联盟。依法充分发挥教代会、妇代会以及离退休同志等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治理作用。

责任单位:统战部、工会、妇委会、老龄办。

二、大力提升内涵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问题描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育并举”改革还需深化。

目标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通。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制定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构建符合学校特色和实际的“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支持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科建设,深化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编制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9-2020)》,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推进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暨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积极构筑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制定体美劳实施纲要和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书院制、“一站式”学生群体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继续做好校园主题活动日。改革暑期社会实践机制,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加强幸福研习与促进中心建设。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责任单位: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基金会办。

8.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

问题描述: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素养,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工作措施:大力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升计划,持续支持校内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建设,提高院系办专业的主动性和能力。深入实施本科专业点(教学点)责任教授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和探索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加强新文科、新工科专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部、上海市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重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样板课程。深入推进以“四书”课程为引领的经典阅读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深化拔尖学生培养,夯实“五星人才培养模式”。理顺实验教学保障机制。建立实习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以开放式、微认证、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卓越师范生培养。做好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工作,建立教材信息数据库。强化入职-诊断-提升分阶段教师培训机制,举办第十三届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实施全覆盖、“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责任单位:教务处、实设处、国资处。

9.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问题描述: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培养水平、质量保障有待健全提升,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目标任务:推进招生管理改革创新,激励提升师生学术活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开展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整体推进一级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系列品牌项目,推进本研、硕博贯通培养。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学校-学科-院系-导师-学生”五级招生宣传工作体系。提高本科直博生比例,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学位点责任教授制度,做好学校首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及学位点评估工作,完善落实学位论文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及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开展首批硕士生短期赴法交流项目,继续推进留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建设。扩大博士生津贴待遇改革试点范围。分类制定各级研究生教育激励政策。加快推进研究生系统迭代开发。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科技处、文科院、信息办、学工部。

10.提升招生和就业工作质量

问题描述: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形势双重影响下,要进一步保证学校招生进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目标任务:克服当前遇到的各种困难,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工作措施:积极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继续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落实《强基计划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本科、研究生招生计划,进一步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举全校之力做好就业工作,将疫情等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就业。做好毕业生求职就业精准指导服务,建立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做好春、秋两季的大学生征兵工作。

责任单位:招生办、研究生院、学工部、武装部。

11.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问题描述:创新创业课程、导师队伍等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软硬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国创训练、项目孵化、竞赛实践培养体系。联合申报承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探索新十大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打造国际化、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做好双创师资库筹建、若干双创课程新建优化、完成双创项目及撰写教材工作。推进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探索打造“挖掘-培养-孵化”科创育人路径,加强“创智汇”华东师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上海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搭建一流科创培育孵化平台。持续培育领军创业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科技处。

三、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12.统筹优化学科“评估-规划-建设”机制,加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问题描述:特色学科未形成优势,顶尖学科缺乏,学科整体竞争力偏弱,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学科动态监测评估、优化调整的力度。

目标任务:开展校内学科专项评估工作,探索构建符合发展规律、目标导向明确的学科“评价-规划-建设”机制。扎实做好首轮双一流建设终期考核与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工作措施: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质量水平标准,按大类、分批次、地毯式开展校内所有学科专项评估工作,通过以评促建、优胜劣汰,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培育“硬核成果”,建成一批一流学科。扎实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做好双一流建设、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阶段收官总结验收工作。“常态化”做好双一流动态监测、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工作。对“2+5”重点建设学科和6个高峰学科在资源、政策上继续给予重点支持,校级层面定期召开教育专题研讨会,探索优势学科综合带动效应。优化实施学科点责任教授制。

责任单位:发规部、学校办、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文科院、人事处、国交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单位。

13.提升引领性原创研究能力

问题描述:科学研究“小、散、虚”,科研目标与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核心关键技术和优势特色尚未形成,学科交叉融合、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能力不足。

目标任务: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与高品质兴趣导向原创研究,聚焦“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工作措施:凝练构建“十四五”重大重点创新研究项目库。制订并推行实体院系和研究基地科研任务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继续实施“幸福之花”(“5+”行动计划)及其基金项目,着重推进若干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重大领域研究。以CTO教育等途径完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航和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完善军工保密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召开全校文科科研大会,发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建设指导意见”,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融合项目”。做好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组织申报工作。完成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评选,筹备思勉原创奖十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启动实施期刊高质量建设项目,支持若干期刊冲击国际和国内一流。

责任单位:科技处、文科院、学报期刊社、国交处、人事处。

14.加强科研基地平台建设

问题描述:管理运行机制尚需理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数量偏少,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不力,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足,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目标任务:加强对重点基地平台的分类指导,打造开放、流动的基地管理新模式,提升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工作措施: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动力机制,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培育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着力推进若干重点研究基地和学科平台建设和申报。改革重点基地和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团队须吸收非依托单位成员,构建开放、流动的管理新体系,推动基地平台重组和评估。完善创新研究支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推行实施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责任教授制,优化工程技术队伍建设。实施“仪器创制研究”基金项目,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绩效。推出“人文社会科学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和支撑计划”,升级建设“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发布文科教师科研画像与学术活力指数。

责任单位:科技处、文科院、实设处、人事处。

15.优化国际合作交流布局与能力

问题描述:国际化资源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交流特别是科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仍待延拓,学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对学科的精准对接服务,积极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

工作措施:召开全校外事工作会议。推进落实先进/转化两个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建设。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交流。梳理国际合作平台定位,整合资源推进亚欧商学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和CTO学院协同发展。深化中国智慧研究院建设,推进海外中国研究中心正常化运作。积极推进海外发文项目,继续打造标志性国际合作项目,扩大深化对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办好亚洲博雅大学联盟校长论坛。继续加强汉语推广及孔子学院建设。开发新的国际合作专业方向和项目,稳步提升学历留学生规模与质量。完善留学生生活支持与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海外校友会。办好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责任单位:国交处、科技处、文科院、国际教育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学报期刊社、校友办。

16.提升服务国家社会能级

问题描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基础教育及其他学科优势特色,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要,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落实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任务。

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5+”行动计划)。积极拓展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合作交流,继续推进重庆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和长三角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设。加快推进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筹建工作。全面推进落实定点扶贫云南寻甸各项精准扶贫任务,学校设立扶贫专项,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及省部合建相关工作。推动闵行校区周边建设校友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完成校友调研年度报告,打造校友智库。着力推进大学科技园长宁和闵行分园建设。加强智库机构治理体系建设,设立职称晋升智库系列,加强新型智库团队建设。积极做好培训和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打造基础教育资源库,建立我校附属学校建设标准、办学评估制度。进一步强化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的统筹。

责任单位:学校办、基终部、医学院筹建办、崇明校区筹建办、科技处、文科院、人事处、发规部、校友办、团委、资产经营公司、大学科技园。

四、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17.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问题描述: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还须进一步健全,教师失范行为偶有发生。

目标任务:深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深入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要求。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落实“师德第一”要求。持续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明确院系师德建设主体责任,构建校院两级师德监督体系。强化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及定期通报制度。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工会。

18.引育并举加快打造人才高地

问题描述:教师队伍质量、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团队意识和协同能力尚未有效形成。教师发展内外动能仍需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引才育才能力,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优化教师多元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学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工作措施:优化人才引育体系,继续加强领军人才工作,完善相应制度要求。不断改善持续提升青年教师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及生活待遇。健全青年教师培育体系,强化竞争择优机制。持续加大对优秀博士后的引进力度,构建博士后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并首次启动教师荣誉体系。组织第二批文科资深教授评选。协同相关部门一起加大对多元团队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文科院、国交处。

19.深化人事制度与薪酬制度改革

问题描述:教师队伍管理评价体制机制仍待进一步理顺。现有薪酬机制对教师工作绩效导向统筹考虑仍有不足。

目标任务:推动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教师多元化评价创新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分配3.0方案,建立以长期激励为目的、形成绩效为导向的新型薪酬管理模式。

工作措施:探索完善教师多元化评价创新机制和聘期考核制度,加大目标导向,增强评价专业性全面性。完成新一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基本条件》相关制度的修订。健全管理队伍发展机制,优化招聘程序及聘后管理模式,努力扩展职员发展通道。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外籍教师服务管理办法。改革实验工程技术队伍聘任考核机制,探索“星级”岗位薪酬制度。完善落实绩效分配3.0方案,规范教学科研单位收入自主分配权力。持续推进配套绩效奖励和卓越激励制度优化升级。进一步规范归并教职工津贴补贴。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机关党工委、发规部、科技处、文科院、实设处、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国交处、学工部。

五、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体系

问题描述:学校的事业发展现状与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

目标任务: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综改成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体系,为学校实现新跨越画好“施工图”。

工作措施: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及综合改革成果经验和问题,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体系。结合学科专项评估工作,做好“十四五”学科专项规划编制。发布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做好宣传解读。建立健全规划监督考核、资源配备等落实机制。发挥院系在规划编制及落实中的主体作用。

责任单位:发规部、学校办、宣传部、督查办、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单位。

21.深化内部治理改革

问题描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待进一步完善提升。

目标任务:深化事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完善和提升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常态化沟通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深化改革学校内设机构设置调整机制。持续推进校院二级学术委员会日常化规范化运行建设,完善责任教授制度。完善经济委员会日常运行及对重要经济事务项目评估监督分析机制。围绕学校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重点工作对标对表,加强督查督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责任单位:学校办、发规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督查办。

22.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效能

问题描述:机关管理服务意识和信息化水平仍需提升。机关与院系及机关内部协同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标任务:全方位推动机关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效能和人员队伍整体作风面貌。

工作措施:探索创新机关党员发展评议机制,定向设立党建事件研究项目和课题,持续优化支部日常考核指标,全力建设“让学校党委放心,让全校师生满意的模范机关”。举办新时代学校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成果展,健全机关基层党支部创先争优培育机制。建立健全机关业务部门联办机制,统筹推进机关信息化工作,夯实校务管服“一网通办”基础。持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专业化、阶段化推进机关人员培训交流。健全机关重点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完善机关考核机制,引导机关职能优化。

责任单位:机关党工委、发规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国交处、信息办。

23.谋划部署建校70周年校庆工作

问题描述:2020年是“迎双庆”重要建设年,迎庆工作需要进一步聚焦和突破。

目标任务:组建2021“校庆年”工作筹备机构,最大程度动员全体师生校友参与迎接“校庆年”行动。

具体举措:制定《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工作方案》。成立“校庆年”筹备工作委员会,设立有关工作组,选派精干力量参与筹备工作。组织院系参与“校庆年”筹备工作,组织校庆“突击队”,提出“亮点”工程。谋划好校庆年“点睛之笔”活动,充分论证、研究组织校庆大会和校庆晚会等活动。

责任单位:校庆办、学校办、组织部、机关党工委、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单位。

六、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全面优化办学资源使用效益

24.构建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问题描述: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放缓,学校建设发展资金压力加大,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亟需提升。

目标任务:推广落实“1+1+1+X”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工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执行落实。逐步扩大覆盖规模,前期以中央财政性专项资金为主要实施范围,后期逐步覆盖所有资金。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现资金运用效益最大化。强化项目收支责任和项目管理责任,将预算绩效管理主体实施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对二级预算单位整体考核及干部考核范围。

责任单位:发规部、财务处。

25.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与审计工作

问题描述: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系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更为多元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系。

工作措施:推进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升财务治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加强院系财务秘书培训与管理,完善财务秘书考核指标设置。开展首次个人汇算清缴,做好税务宣传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好校内审计的“经济体检”作用。建立新型筹资工作生态,将筹资工作纳入院系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以院系结算体系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理顺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责任单位:财务处、发规部、审计处、信息办、基金会办、校庆办、基终部。

26.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能

问题描述:部分院系教学科研用房使用效率不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优化两校区办学空间布局,扩大资源开放共享效率,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使用效能。

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采购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资产的全口径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细则。推进公用房核定和公用房使用成本分担工作。落实“三个一”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磁共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经管学部、信息学部以及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两校区办学空间的调整和搬迁。推进完善大型仪器考核维修管理制度,建设共享远程智能管理系统。推进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

责任单位:国资处、招采办、后保部、实设处、基建处、财务处、教务处、资产经营公司。

七、推进支撑保障条件建设,提升学校形象与服务效能

27.加快推进校园基本建设

问题描述:校园基础环境设施仍需进一步改善,校园管理育人水平有待提升。

目标任务:以校庆校园形象提升工程推动校园改造与行为养成相结合,实现“不言之教”。 加快推进校园硬件改造。

工作措施:推动“十大校园形象提升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规划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校园基本建设“十四五”规划,开展两校区体育设施综合建设规划。完成闵行校区文化中心(一期)、樱桃河滨岸改造及慢行系统(一期)建设。全面推进 “校友之家”建设项目。完成中北校区双创学院大楼、闵行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浙江天童生态站等设施的修缮改造。启动闵行校区物理楼裙楼改扩建、SPF实验动物中心、绿色化学材料大楼,中北校区教育发展大楼建设;启动闵行校区东门、中北校区大礼堂等设施修缮改造。

责任单位:基建处、后保部、基金会办、校庆办、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宣传部、信息办、招采办、校友办。

28.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问题描述:学校信息化数据资源缺乏高水平统一管理、质量控制、整合应用,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深度融合还不够。

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内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水平,强化统一管理与质量控制。

工作措施:实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迁移,试点增加室外无线网络接入,推进自管教室音视频改造。优化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校园卡系统升级,继续推进校园微信平台建设。推进图书馆智能服务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持续丰富数字教学参考书资源。开展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大师复活”项目,探索“智能+”应用。构建“一网通办”校务服务体系。推进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迭代升级。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常态化”建设。

责任单位:信息办、机关党工委、校庆办、档案馆、图书馆、学工部。

29.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问题描述: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仍需加大。

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

工作措施:稳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持续做好“大夏舞台”和“杏坛高议”两个高水平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改革发展。加强丽娃名师数据库和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推进“学术精品图书区”建设,继续打造“师大阅读力”文化品牌。完成学校首部校志的编撰出版,推进博物馆和校史馆建设。继续深耕教育出版,注重出版内容引领与内容资源服务创新,加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继续推进学报数字化建设,逐步完成全部过刊的格式转化工作。打造闵行校区“24小时阅读空间”,继续举办各类校园文化节。推进校庆文创设计,形成新型文创公益生态。

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社、学报期刊社、基金会办、国资处、基建处、资产经营公司。

30.提升学校民生保障水平

问题描述:学校师生员工在食宿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校园民生保障条件亟需改善。

目标任务:解决各项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校园民生保障水平。

工作措施:推进两校区就餐环境优化改造相关工程。拓展校内外周转房源。继续推进与一流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相匹配的子女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教职工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建设,深入挖掘优质办学资源,为教职工子女入学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品质保障。

责任单位:后保部、基建处、教师工作部、基终部、工会、资产经营公司。

31.做好疫情防控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问题描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校园师生安全意识、责任、技能等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

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疫情防控的部署精神,打好防疫阻击战。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整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工作措施:健全防控防疫体系,设立防控疫情专项,扎实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落地见效。完善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和主体责任。强化校园“三防合一”立体防控,做好实验室、宿舍、食堂、网络等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启动实验室废气VOCs改造二期工程,推进实验室安全“一网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实施实验室准入和分级分类制度。强化安全宣传工作,发挥防控疫情专项更大作用,为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心理咨询和健康服务,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和物质、空间保障条件。

责任单位:防控专班、保卫处、学校办、实设处、后保部、国资处、宣传部、学工部、国际教育中心。

 

 

 

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