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成立老龄科研基地

发布时间:2020-12-05

  华东师大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12月5日成立,“为2021-2035年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献策”研讨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养老机构的100多名学者、专家参与线上线下会议。

“为2021—2035年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献策”研讨会举行

华东师大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成立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成立老龄科研基地有着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尤其是整合了人口学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终身教育研究的三方优势。”华东师大校长助理斯阳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入选首批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作为加强老龄科学研究的契机,推动学校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老龄科学研究,也将加强基地的统筹谋划,聚焦人口老龄化和积极应对战略,整合校内外资源力量,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更大贡献。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老龄问题研究是一片自由探索的蓝海,也是当代学者勇担的时代使命。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肖才伟提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实力雄厚,是开展老龄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期望华东师范大学把准研究方向,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考者、探索者,充分体现基地价值;作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咨询者、建言者,夯实责任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从研究环境、研究条件、研究时机三个角度肯定了充分发挥老龄科研基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老年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环境背景下,杜鹏还对基地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即实现校内资源的整合,通过基地平台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加大跨校的基地合作,建议每年开展基地交流会议,发挥首批老龄科研基地的各自优势,促进老年问题研究的发展;注重基地的人才培养,不断满足新时代发展下老年研究领域人才的需求,借力基地建设为专业教育做出铺垫。

  基地主任桂世勋教授回顾了华东师大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的筹建过程。展望未来,他认为,基地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发力:抓住基地的主要研究特色和研究领域;依托基地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开展跨校合作;加强老年学科相关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成立长三角老龄科研基地联盟的建设;充分发挥华东师大基地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指导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基地独特的领导体制,提交质量更高的政策建议。

  怎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同期举行的研讨会上,五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杜鹏教授认为在老龄事业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指向了治理问题,而老龄社会治理的目标在于激发“治理红利”。中国老龄协会朱耀垠研究员以地区案例分析为切入点,介绍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创新探索,得出财政机制、市场机制、发展模式、支撑平台等方面的多点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唐钧教授介绍了关于长期照护的国际共识和基本概念,提出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障的重点是要将筹资和服务直接链接。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聚焦于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认为应该通过生育自由、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养老与医疗、加强老年护理队伍建设,让健康老龄化成为可能。桂世勋教授认为2021-2035年我国将呈现低龄老年人口数空前绝后的高峰期,老年人以各种方式的适度“参与”有利于增进健康,建议将适度“参与”更显著地写入我国未来的健康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为2021—2035年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献策”研讨会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围绕民生保障,聚焦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正值“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老龄科研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学校老龄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迈入了新的阶段。基地未来将立足长三角,发挥区位优势,突出自身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和力量,注重产学研结合,在推动学术研究的同时,推动老龄政策、老龄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贡献更多智慧。


图|金亚珺 贺子益  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

编辑|宁沛灵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