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0-12-12

华东师大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12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栾宗涛处长,校领导钱旭红、朱民、王宏舟、杨昌利、李志斌、周傲英、戴立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学位点责任教授,各培养单位正职、研究生教育分管领导、副书记、研究生工作秘书及全体2020年新增博士生导师等在主会场科学会堂参加会议;各培养单位设33个视频分会场,研究生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与会。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副校长戴立益分别主持大会第一、第二阶段。

栾宗涛处长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讲话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主持会议第一阶段

  在京的校党委书记梅兵委托王宏舟对大会提出三点要求和希望,一是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地位;二是抓好中心工作,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三是突出育人合力,发挥好各级党组织作用,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栾宗涛处长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讲话。他谈到,经过多年建设,华东师大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好成效,希望学校在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的经验。他指出,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印发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及行动计划是华东师大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将对学校发展,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解读学校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及九大行动计划

副校长戴立益主持大会第二阶段

  会上,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从落实落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出发,交流了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认识,解读了学校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及九大行动计划。周傲英指出,学校将通过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工作责任体系,打造一流导师队伍,健全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全过程、全链条质量管理,构建“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培养模式彰显特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拔尖人才持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具有师大烙印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教育学部柯政作专题交流

经济与管理学部蓝发钦作专题交流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刘婕作专题交流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阳作专题交流

  近年来,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已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积累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会上,教育学部柯政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背景下教育学科的基础、挑战与举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阳围绕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举措,经济与管理学部蓝发钦结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及问题,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刘婕从践行“三全育人”,助力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思考等,作了专题交流。

校长钱旭红作大会总结讲话

  校长钱旭红院士作大会总结讲话,从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内涵出发,阐释了长期以来对研究生工作的思考。钱旭红强调,学校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应特别关注价值塑造、知识创造、思维提升、能力达成和精神养成五个要素,在思政课程与课堂课程教育、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四个方面彻底变革,并提出了检验研究生教育治理变革效果的三大标志。他希望全体教师从研究生工作的教育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认真梳理反思;要求每一位导师、干部都关心研究生教育,全校上下齐力,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最终建成能够辐射全世界的研究生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聚焦改革行动计划,钱旭红特别谈到以下几方面工作,包括落实招生-培养-毕业联动,主动招生,不拘一格、打通本硕博进行贯通培养和招生;建立博士、硕士候选人准入制度,严格中期考核和分流淘汰,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度;严格学位授予标准和要求,建立全过程见证和签名制度等。

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

  1980年新中国学位制度建立、特别是1986年学校试办研究生院以来,华东师大研究生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壮大,目前,在11个学科门类的3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种硕士专业学位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在校研究生2万余名,累计授予博士学位8000余人、硕士学位65900余人。近年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国际化办学和学位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清理超期研究生、规范管理,按照一级学科在招生自命题、培养方案、学位点责任教授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改革,实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博士生选拔申请-考核制、提高博士生津贴等。

  通过此次研究生教育大会,全校上下将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以“中国一流”为底、“世界一流”为上,秉承初心、主动突破,得天下英才、倾资源全力而育之,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为 “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文|田波澜 图|黎昕 来源|新闻办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