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学校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工作要点

索取号:010101-2014-0005发布时间:2014-03-14浏览次数:182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201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创新增强活力,着力在深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努力加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一、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1、把学习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完善党委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机制,组织专家报告、党员组织生活、干部集中轮训等,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建国六十五周年和“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的教育契机,组织以“弘扬爱国精神,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工”体制,建立日常学生工作议事制度,强化学生工作顶层设计。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师德风尚,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华东师范大学师德公约》。搭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交流平台,加强优秀青年教师对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大夏大学建校90周年和老校长刘佛年诞辰10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摄制“名师”系列专题片,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传承师大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和特色项目,以纪念闵行校区启用10周年为契机,加强闵行校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位,增添文化气息,丰富文化生活。

3、加强思想建设和舆论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队伍建设,研究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新闻宣传平台,加强新闻策划,提高主流媒体的报道频次和影响力,加强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说好师大故事、传播师大声音、传递师大能量。开展网络舆情引导试点,探索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体制机制,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4、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各级领导班子工作作风。认真总结凝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落实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整改任务逐个攻坚、逐项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立校领导师生接待日制度,坚持并完善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院系、联系学科带头人、联系师生等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梳理、简化、优化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单位的工作流程、审批程序,建设“综合服务网上在线平台”,在中山北路校区开设“服务办公大厅”,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健全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规范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公款出国()、办公用房、职务消费、兼职,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加大招生、财务、基建、设备采购、后勤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干部廉政信息库建设,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管理。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精心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加强审计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实行审计项目质量全流程控制,开展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提高学校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加强对工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量化管理和指标分析。制定《华东师范大学科研经费审计实施办法》,推进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对离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全覆盖,并将逐步实施干部届中经济责任审计。

6、完善干部管理机制。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做好处级干部的调整和充实工作,选优配强党政正职。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继续推进干部交流轮岗。以地学部成立为契机,探索学术干部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方案,完善干部选任管理实施办法,为学部制改革打好基础。梳理干部工作管理流程和制度,启动干部工作手册制订工作,修订实施干部交接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处级后备干部推荐选拔、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制度,提高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加大现职干部、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人才和骨干教师培训力度,推进处级干部轮训工作,重点做好对新上岗干部的履职能力培训。整合党校与高级研修院的力量,根据人才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继续开办骨干教师轮训班,开设短期人才研讨班,为各类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各处级单位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开展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7、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优化管理、改进工作、加强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优化结构”的原则,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师生为立足点,着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孟宪承书院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积极培育党建精品项目。以学部制改革为契机,发挥院系专业优势,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凝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继续推进党建研究,不断提升党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做好统战和工青妇工作。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加强工会、妇委会和共青团工作的内涵建设。重视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群众组织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授的作用,为推动学校发展广纳智慧、凝聚共识、强化合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

9、推动协同创新。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启动规划和准备工作,探索学科建设与资源分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以申报“2011”平台为契机,准确把握国家和上海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进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国家教育决策研究”、“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周边合作与发展”、“网络空间文明建设”等协同创新项目的培育建设。做好国家教育决策研究院、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新设基地的重点建设工作。

10、引领教师教育发展。成立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加强我校对上海地区教师发展的支持,强化我校在全国教师教育中的引领地位。探索基于“慕课”理念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新平台,推动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11、推进招生管理体制改革。贯彻“阳光招生”政策,进一步规范招生工作流程。深化本科生招生工作机制改革,建构“招生办公室统筹、院系全面参与”的招生工作格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全程跟踪分析系统,建立招生数额年度调整机制。积极参与新一轮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拓宽招生宣传途径,前移招生端口、设立专项奖学金、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12、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深化孟宪承书院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探索若干门具有标杆作用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四大公共课程建设,积极打造若干优势和特色专业。启动“慕课”课程建设工作,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课程规范建设试点工作,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教学管理基本面。充分发挥学校和院系教学委员会作用,健全教学评价制度和激励表彰制度,进一步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探索建立暑期短学期制度。加强学业指导,营造“学在师大”的良好氛围。

13、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以工作岗位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机制及聘后管理制度,修订《研究生导师手册》,规范导师岗位行为。建立健全导师指导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制和优秀导师奖励计划。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探索制定硕士研究生指标分配办法。推进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制试点工作,适度增加试点单位和专业。建设本硕博课程库和选课系统,完善研究生跨院系、跨专业、跨校课程选修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提升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规模。健全研究生质量保证机制,全面推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和分流淘汰制度,完善各类资助项目以及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学位授权学科分批分期评估与动态调整工作。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改善研究生待遇。

1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开拓高水平的交流项目,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优化国际学生结构,大力发展学历留学生,探索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推动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入驻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促进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实质性进展,推进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参与5月上海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相关工作。继续支持上海纽约大学建设,深化与上海纽约大学的协同工作机制,在原有四个联合研究中心基础上,推动在大数据、城市研究、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研究,选派更多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上海纽约大学的优质课程教学,选派优秀本科生修读上海纽约大学课程,开启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探索与上海纽约大学教师双聘制度,实现共赢发展。加强国际教育园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机构及海外高校入驻,构筑多元化的校园国际氛围。

三、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5、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落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出台的各项政策,完善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利用紫江集团捐款和教育部配套资金,推进“双百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更多台阶、提供更大支持。完善“晨晖计划”和海内外公开招聘程序,优化聘期考核和职务评聘制度,把好师资队伍的进口关和职务晋升关,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积极盘活校内周转房资源,主动对接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为青年教师解决过渡住房问题。稳步推进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的发展,积极与普陀区政府协商合作,努力拓展中北校区附近附属学校(幼儿园)资源,为使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子女有机会接受附属学校(幼儿园)的优质教育创造条件。

16、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效率。深化对接国家和上海一流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发挥院系和基地在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效率。

17、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借鉴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的薪酬分配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制度。继续提高教职工住房补充公积金缴纳比例。进一步完善校医院改革方案,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年度体检,为师生创造好的就医条件。实施《教职工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为教职工健身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教代会网上提案系统,使之成为教职工权益诉求表达的有效途径。推进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加强对二级教代会的工作指导,使二级教代会的职权落到实处。

四、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18、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在修订《华东师范大学章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学校党务系统和行政系统的规章制度,编辑党务系统规章制度汇编、行政系统规章制度汇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管理服务的执行力和规范性。

19、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范围和规则。依据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的《华东师范大学章程》,成立学校理事会。推进地学部改革试点工作,及时启动教育学部等其他学部的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术组织的功能定位、工作细则,确保各级学术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健全专家咨询制度、专业委员会审议制度,就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

20、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实体院系年度考核办法》,建立院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强化院系的管理权限和领导职责,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制定《机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年度考核办法》,提升机关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21、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校实行以实体院系为基本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重心下移。制定《院系经费管理办法》(暂名),规范院系预算编制和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绩效。健全财务专业指导服务制度,加强对学院预算编制的指导,实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统筹力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编制的指导,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完善财务专业培训制度,加强对院系财务管理干部、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政策和规范的指导,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22、扩大社会合作。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的基础上,推进各地校友联谊会建设,吸引更多校友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建立各地各界校友联谊会工作交流机制。加强与普陀区的合作,签署区校合作战略协议,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加强与闵行区、紫竹高新园区的合作。

23、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推进学校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餐饮监督管理协调和公共区域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完成两校区大部分楼宇资源信息系统布点。构建后勤服务管理考核标准化系统,完善水电有偿使用办法,重点完成住建部和市教委资助的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24、新建和改造校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建设,为师生创造良好的餐饮服务。结合学生宿舍的改造,完善学生共享空间的建设,创新学生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并逐步推广。完成中山北路校区统一规划,完成中北图书馆、传播艺术楼音乐厅等改造修缮工程,积极推进中北研究生1214号楼大修和新一到新四教室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闵行校区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对外汉语学院教学楼、田家炳教学楼、文科大楼、闵行体育馆等建筑的修缮工作。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统一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整合主页、邮件、短信、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渠道,建立统一规范的发布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