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的一下~~~全程无撞击发力、顺关节运动、重点锻炼核心力量……柔力太极球(简称柔极球)到底是一种什么运动?看视频了解!
柔力太极球是什么?
柔力太极球运动是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建营于2019年5月发明的一项大球类项目。该项运动以单打、双打、三打隔网对抗为运动形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只要两个人一个球就可以玩起来。
如果比赛,可以使用羽毛球场地。该项运动对抗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实力大对抗,也可以二对二、三对三集体对抗。
柔力太极球运动发明者、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建营
该项运动所有技术动作都没有撞击发力,都是顺关节运动,所以有效地避免了运动损伤。其所有技术都是需要人体的核心力量而非局部肢体力量完成,动用的肌群主要是作为人体最大肌肉的臀大肌,还有丹田部位的配合,是一项重点发展核心力量的运动。
“单打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率一直保持在170~180之间,既是锻炼心肺功能的好方法,也是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好途径,很适合青少年;双打、三打比赛更强调相互配合,易于培育团队精神,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是老少皆宜的运动形式。”
4类18组36个具体技术
该运动采用隔网对抗形式的比赛方法,类似于羽毛球、柔力球,主要包括4类18组36个具体技术。4类技术包括基本技术、隐蔽技术、转体技术、腾空技术。其中,基本技术包括高进低出、低进高出、体前横拉3组;
隐蔽技术之腿下隐蔽
隐蔽技术包括腿下隐蔽、躯干隐蔽(背后、腋下)、头后隐蔽4组;转体技术又分半转体、全转体两种,均包括平旋、立旋、贴身旋,共6组;
腾空转体贴身旋
腾空技术包括腾空转体平旋、腾空转体立旋、腾空转体贴身旋、腾空高进低出、腾空截击5组。
上述每组技术都包含左手位技术、右手位技术,从而形成左右完全对称36个具体技术。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顺势而为”
杨建营表示,除了突出的健身效果之外,该项运动还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退为进、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技术特征,直观地展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等道家哲学思想;其整体合一、化发一体、一气呵成的技术特征,则形象地诠释了《周易》中的“整体合一”“阴阳一体”的太极哲学思想。
球体上绘制的来知德太极图
该项运动还充分汲取了现代体育公平竞争、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以规则为纲的竞赛理念,具有鲜明的现代体育特征。因此,该项运动是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学习体育精神的一个实践途径。
杨建营在课上给学生示范
培养战胜对手的勇气和思维的敏捷,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攻防对抗中体现以柔克刚、顺势发放、和对手之间的攻防虚实变化、团队之间协作互补的太极思想……这些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激发了大家锻炼的热情。
“用柔和的方式让全身动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介绍,柔力太极球已经在华东师大专业课尤其是公共体育课中推广,大多数学生学习了这项运动。
博士研究生冯香红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练习。“我们一般从下午4点半练到晚上7点半,甚至8点半。这项运动除了可以锻炼自身的核心力量,锻炼臀大肌,更让我们亲身体会道家思想,我们希望大学生能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
谢梦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交流生,第一次接触柔力太极球的她表示,这项运动没有那么激烈,用柔和的方式让全身都运动起来,可以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对中老年的保健也很有帮助。
从2001年开始练传统武术太极拳,博士研究生徐亚奎接触柔力太极球后,他发现该项运动和太极拳的原理几乎一样,以柔化刚,通过身体的体会让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
据悉,今年年初这门课已经在学校公体课开设一个班作为试点,有22名同学选修。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体育与健康学院将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专业课;同时,面向全校开设两个公体课班级。有兴趣的同学,后续可以关注选课哦!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黄岚兰表示,这项运动趣味性强,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锻炼途径,是锻炼学生心肺功能的好方法,希望这项运动能够在全国普及开来,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来源 |体育与健康学院 原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记者|张曼玉 张勇 高淑雅
编辑|孟子楠 吴潇岚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