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极端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被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作为核心结论引用

发布时间:2021-08-24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通过对14000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估,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和多元的方法,提供了全球和主要区域当前气候变化状态、气候变化归因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最新评估结论。

  本次报告首次专门设置了“气候变化中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一章,综合评估了2000多篇国际最新文献,全球征集了近5000条评审意见,形成了全球和区域极端温度、极端降水、洪水、干旱、台风以及复合极端灾害事件的历史变化事实、检测归因、未来预估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认识。

《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

  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李超课题组关于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的未来预估结果被该报告选用作为未来极端气候变化预估结论的重要科学依据,并经过多重筛选,作为《决策者摘要》中关键图形直接引用(如图1a和1b),面向政府决策者展示气候变暖对未来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的潜在影响。

1a:不同温升水平下全球极端高温事件未来频率和强度变化预估

(图源: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SPM;依据:https://doi.org/10.1175/JCLI-D-19-1013.1)

图1b:不同温升水平下全球极端降水事件未来频率和强度变化预估

(图源: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SPM;依据:https://doi.org/10.1175/JCLI-D-19-1013.1)

  “本次IPCC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进一步确证了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当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指出全球升温将至少持续至本世纪中叶;这将会导致全球许多区域出现更加频繁的极端事件;报告强调了控制全球变暖必须实现净零碳排放。”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说。

  “借助我们近些年不断研发改进的极端事件预估方法,以及对历史极端气候变化的归因认识,结合国际最新第六代耦合模式对不同未来情景下地球气候的多模式模拟,我们发现未来持续的升温会引起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增强,并且越极端的事件变化越明显,这种非线性特征在极端事件频率变化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地理科学学院李超研究员说。

  该成果于2020年11月在线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会刊Journal of Climate上(https://doi.org/10.1175/JCLI-D-19-1013.1),引起了本次IPCC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作者的关注和认可,被采用作为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结论性依据之一。李超研究员也因此受邀担任该报告《决策者摘要》等章节的贡献作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多地接连发生罕见灾害性天气事件,例如去年冬季影响我国的极端寒潮和最近北美热浪等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李超研究员的研究结果以及最新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结论,意味着未来此类极端事件会更加频繁,破坏性也更大,值得全人类警惕。”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说。“IPCC气候科学评估报告凝聚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科学的权威性共识,是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此次以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成果被直接采用,多篇有关气候和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论文被引用,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国际影响力。”

  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中国区域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因方法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位学者共同参与了该项研究。

  

图文、来源丨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丨向虹霖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