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成效综述

索取号:0404000-2020-0012发布时间:2020-09-21浏览次数:390

 

根据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学校大力加强教育学、世界史、地理学、统计学、岛屿大气与生态等高峰学科建设,紧密围绕高峰学科建设目标,通过上海市高峰学科专项资助及一流学科重点资助等计划,努力实现高峰学科的率先突破,各学科均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学:高峰学科建设周期内,教育学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形成了与国内标杆学校并驾齐驱、各具特色优势的态势,若干指标实现对国际标杆学校的超越,国际声誉大幅提升。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未来教育引领者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相关成果获上海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是打造了一支结构优化、国际化程度高、学术活力持续提升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学术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高水平团队。三是积极传播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决策咨询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016-2020年国家级科研项目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家重大课题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13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获奖数和获奖等级位居全国教育学第一。四是通过实施国际人才引进、高水平国际期刊、留学生奖学金与培养计划、学生海外研修支持计划、教师国际影响力培育计划、国际联合实验室计划等举措,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实现跃升。五是有力推进教育学与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重大基地、任务布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世界史:建设以来,学科在主要关键指标上均取得明显进步。高水平学科队伍取得突破,现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上海市各级各类人才11人次、国务院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际科研获奖取得零突破,沈志华教授的著作荣获第三十三届大平正芳纪念奖特别奖和第二十九届亚洲·太平洋奖。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发展成为学界公认的世界范围内四大冷战顶级研究机构之一。周边国家研究院在2017-2019年度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评选中入选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前列,评估PAI总分值稳居第一。学科5个海外工作站的建设稳步推进,为国内首创。依托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科力量,成立国内高校首个跨学科高端社会主义历史研究机构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培育积极向上的历史文化,青史杯全国历史剧剧本征集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获奖作品展演面向高校、社区和中小学园区,逐渐成为本地区的年度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提供助力。

地理学:地理学凝聚学科力量,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建设。一是强化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育机制,引进秦大河院士、黎夏教授等多名领军人才,组建研究团队,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形成青年人才不断冒尖、师资队伍结构水平整体跃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构建教研融合与立德树人双核驱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五个一流”教学资源群,形成以虚拟仿真融合野外实践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级地理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积极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研究任务。在城市自然与人文耦合、地理智慧模拟、河口海岸、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等领域集成创新研究优势、持续产出重要成果。多篇论文刊发于Nature/Science子刊,服务国家地缘安全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保障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安全”“以基础研究为牵引,增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获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自2016年以来,地球科学学科稳居ESI1%并不断提升,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地位,在国际上已形成较强竞争力,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排名全国前三甲,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研究重镇。

统计学:建设以来,科研建设成果突出,新增主持国家自科重点项目3项,在统计学国际四大顶级期刊上正式发表文章12篇。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了基于QAR民航大数据的航空风险评价模型体系,已在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大范围应用。打造高端智库,5份报告获得正国级和副国级领导批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引进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教授1人、上海市千人计划教授1人。新增统计与数据科学前沿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统计应用与理论研究创新引智基地进入二期建设阶段。创建了国内第一本统计学英文期刊Statistical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现已被Scopus收录,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高起点新刊项目。在2017-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稳居世界76-100区间,实现了2020年,进入世界知名的统计学行列的建设目标。

岛屿大气与生态:生态学学科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产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成果,开拓并引领我国海洋微塑料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我国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国际政治与外交谈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咨询和科技支撑。提出评估全球陆地碳循环模型的溯源性分析方法,被列入第六次国际地球系统模式比较计划的实验指南。二是承接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能力显著增强,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和课题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优青项目2项、重点项目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三是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子刊发表论文7篇。四是关联学科水平同步提升,海洋科学进入世界主要学科排行榜全球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