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 【本页为论证方案首页】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269 二级学科名称 | 数学教育 | 二级学科代码 | 0701Z1 | 所属一级学科 | 代 码 | 名 称 | 学位授权级别 | 0701 | 数学 | 博士 ☑ 硕士 ☑ | 接受质询 联系电话 | 021-54344910 | 接受质询 电子邮箱 | yayawu@math.ecnu.edu.cn | 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 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 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 2017年4月24日
一、该学科基本概况 (一)学科内涵 数学教育是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教师教育、数学史、数学哲学以及数学教育现代技术等。数学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随着现代科技中数学的广泛应用,近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在高素质公民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学科面临的主要课题。 (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学教育方向的学科设置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二是作为数学的二级学科数学教育。上世纪90年代数学教育方向的研究生一般都放在数学系,拿理学硕士学位;后来才改换门庭到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拿教育学硕士学位。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大学将数学教育重新恢复到数学学科下,如首都师大,福建师大、华南师大等。 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全日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 | |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01(非全日制)学科教学(数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73数学基础 | 专业学位 | 0701Z1数学教育 01(全日制)高师数学教育 02(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③733数学分析④832高等代数 | | | (http://grad.cnu.edu.cn/) 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 015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Y107M30 |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01竞赛数学与解题研究 02数学课程与教学 03数学教师教育 04数学教育技术 05数学教学设计 06数学考试命题与评价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8线性代数与数学分析 |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0701Z1数学教育 01数学课程与教学 02数学教师教育 03数学教学设计 04数学考试命题与评价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http://yjsy.fjnu.edu.cn/)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 (013)数学科学学院 | 0701Z2数学教育 01 数学教学论与数学竞赛 02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03 数学教育心理学 04 数学解题理论 05 数学解题研究/数学课程与教学 06 竞赛数学 07 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08 中小学数学活动的研究 09 中学数学研究 10 中学数学教学、解题研究 11 数学解题/数学教学 12 数学竞赛,中学数学研究 13 中学数学研究 14 数学解题研究、竞赛数学 15 数学创造能力培养 16 中学数学研究 17 数学教学、数学建模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数学分析 ④813高等代数(数学) | 数学和统计学按一级学科共拟招63名,拟招推免生25名,不招同等学力 | (http://zsb.scnu.edu.cn/zsbv6/2017ssml/index.htm) (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方法论、数学教师教育、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资优教育、比较数学教育学等。研究内容包括数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设计、教学设计、数学课程的评价、数学教学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中外数学教育发展历史、数学学习心理、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数学教育等。 (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大致来源于哲学、数学、数学思想史、数学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数学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相近的二级学科包括:(1)数学一级学科门下的其它二级学科(2)教育学门下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学;(3)心理学门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数学教育已经作为数学的二级学科出现。该书第68页指出:“数学自身特色鲜明,自成体系,作为一级学科的数学是一个范围广阔、分支众多、应用广泛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包括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等6个学科方向以及许多新兴交叉学科的庞大的科学体系”。 (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数学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02年全国才培养了第一批博士生,因此,从博士层面上看,仍然是国内师范院校的紧缺人才;从硕士层面上看,由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新进的教师都要求具备硕士学位,而在数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数学教育硕士学位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科目标定位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ESI国际排名进入世界前100名,国内排名进入前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代数、代数几何、算子代数、偏微分方程等核心数学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同时深度参与上海工业和基础教育建设,在数学应用和数学教育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数学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优势学科,一直是数学系学科发展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数学教育学科整体研究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服务上海和中国的基础教育,获得国际国内认可,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赢得了广泛声誉。 (三)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 该学科有教授7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依托学科发展,数学教育团队在国内外赢得较高的学术地位,多人正或曾担任各类学术职务,如: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的执行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I专题研究或ICMI区域性国际会议的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全国性数学教育研究学会的正、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该学科以"上通国际主流,下达课堂实践"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中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积极开拓,同时努力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经几十年努力,使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为数学教育专业全国实力雄厚、有国际知名度的学科点之一。 该学科拥有一支研究方向齐全,年龄分布合理,能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研究的范围覆盖了课程、教学、学习、评价、教育技术等当今数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具体方向有: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数学课程和教材、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师教育、数学史和数学哲学、数学教育测试评估、数学教学、数学竞赛、数学教育技术。他们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重大课题有: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设计、主要国家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全国高中数学课程实施调研、全国初中数学教材、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等等,并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专著、著译、教材。《数学教学》杂志是国内有鲜明特色的普及性期刊。 数学教育团队是“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的骨干力量,真诚为基础教育服务,积极承担国家级和上海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担当全国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工作;举办研究生课程班,培训一大批在职中学教师;担任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教练、领队,承担国内竞赛活动的主持和训练工作。 (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学科国际影响显著,为上海基础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做出重要贡献。目前该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1、成功申办第14 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2、受教育部委托,向全国推广上海数学基础教育的经验;3、成为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上海市新数学课标的制定;4、建立了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探索数学资优生的鉴定、发现和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得到上海和全国各示范性中学的青睐,部分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成长为学术骨干和优秀的教育管理者。 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都应该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善于接受新知识,探索新思路,研究新课题,并有较强的从事相关学科工作的能力。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硕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研究方法论、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基础上,还应掌握与数学教育的本质、价值、结构、功能、行为、关系、制度、管理等有关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了解和掌握哲学、数学、数学思想史、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数学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学术素养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具备献身数学教育,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置身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之中,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关心学术的前沿和热点,勤于积累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探求真知,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要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目标和动力,对于数学教育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对数学教育未知领域具有强烈探索愿望。应具备在数学教育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掌握相关的而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主动维护权益,促进科学发展。 应崇尚科学精神,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具有研究和讲授数学的热情;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受到数学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具备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所必须的能力,并会应用这些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素养;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应具备较强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推理、分析综合、发现与证明、反驳与猜测等方面的抽象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够进行独立的课题开发与研究;能够从理论上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2. 学术道德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树立法制观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于律己,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依照学术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抄袭、剽窃、占有他人成果,不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不重复发表成果,不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在数据资料采集、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审核、评价等过程中,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杜绝编造篡改数据或资料、随意对原始数据进行删裁取舍等不正当学术行为。要重视文献成果的表示,对引用别人的理论和观点所完成的研究论文和报告,要给出明确和规范的标注;用数学和数学教育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办法、数据建模方法等方面也要给出明确说明。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3.1. 获取知识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具备通过查阅文献、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取数学教育领域有关知识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当前数学教育学发展的动向和学术前沿动态;具备通过多途径获取数学教育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的能力;具备广泛且批评性地阅读文献、推导、获取探究知识来源的能力。 3.2. 学术鉴别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价值判断力;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研究设计与假说检验、研究成果与研究主题的清晰度、研究数据有效性、科学伦理等问题具有学术鉴别能力;对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文字表达、行文规范等具有学术鉴别能力。 应具备从问题描述的合理性和深刻性、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的逻辑性和客观性、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等方面鉴定数学教育领域科研成果的能力;比较系统地了解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3. 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具备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具备较高的理论攻读;能够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解决数学教育理论与时间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中的学与教。 应具备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能敏锐地提出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属于学科前沿领域或重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问题;具备开拓、创新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独立或组织团队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及跨学科合作研究,并能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论文答辩之前,已完成一定的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3.4. 学术创新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构建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工具或指标体系;(2)理论上的创新:在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模型或修正原有的理论;(3)实践上的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开发并实验新的实践模式。 应具备挑战、勇于批评、大胆质疑权威。善于从现有理论间、理论与现实之间、理论与方法之间发现新现象、新问题,根据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向,提出具有创新性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提出的新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提出的问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对所研究的领域有独到见解,在数学教育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3.5. 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学术成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主持小型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等学术研究平台上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 4、选拔方式 根据教育部和华东师范大学招生管理办法,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为推免生招考和统考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有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 (三)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跨学科和跨专业课程至少选修一门。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单位开设的课程,可由多位导师分别开设,但须统一教学内容。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是否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3门本科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情况对照现专业要求决定。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替代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硕士 | 课程类别 | 最低课程门数 | 最低学分要求 | 学位公共课(必修) | 3 | 7 | 学位基础课(必修) | 5 | 15 | 学位专业课(必修) | 2 | 6 | 学位专业课(选修) | 2 | 6 | 跨专业课程(选修) | 1 | 2 | 共计 | 13 | 36 |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至少选修1门。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博士 | 课程类别 | 最低课程门数 | 最低学分要求 | 学位公共课(必修) | 3 | 6 | 学位基础课(必修) | 2 | 5 | 学位专业课(必修) | 学位专业课(选修) | 1 | 2 | 跨专业课程(选修) | 1 | 2 | 学分合计 | 7 | 15 | (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1.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2.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类别 | 课程中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位公共课(必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英语 | 4 | 学位基础课 (必修) | 代数学(I) | 4 | 实分析与复分析(I) | 4 | 几何与拓扑(I) | 4 | 数学教育研究概论 | 3 | 数学教育心理学 | 3 | 学位专业课 | 教育学原理 | 3 |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 3 |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 | 3 |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 3 |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 | 3 | 解题原理和方法 | 3 | 数学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 | 3 | 数学教育文献研究 | 3 | 博士研究生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类别 | 课程中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位公共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英语 | 4 | 学位专业课 | 数学学习理论 | 3 | 数学教育研究前沿 | 3 |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再探 | 3 | 数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 3 | 数学资优教育 | 3 | 现代数学思想 | 3 |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论研究 | 3 |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是否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3门本科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情况对照现专业要求决定。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替代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4.学分的计算方法 研究生课程学分的计算,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所需要的平均学习时数合理计算。原则上,18个学时可计1学分。 讨论班、实验课程及其它形式的课程,可参照上述原则合理计算。 公共选修课程学分另计,除有明确规定外,一般不替代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程进行考试,选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记分。 6.硕士培养环节考核 除了课程考核以外,硕士研究生还须完成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环节的考核,上述考核结果不计入总学分,但纳入毕业答辩资格审核范围。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以自学为主,其考核通过网络进行。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的考核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报告、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判。院系制定具体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办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研究生院和院系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在其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包括中期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 7.博士学业考核 博士研究生学业考核包括年度报告、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开题报告审核、答辩资格审核。 年度报告。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博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基本文献,第一学年结束时由院系组织考核。考核办法为:研究生需要将文献阅读的内容,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报告会上做演讲汇报,由导师组进行评判,结果为合格、不合格。 答辩资格审核:须在第七学期完成。1.课程学习及学分审核,达到最低学分要求。2.科研成果审核,达到院系规定的科研成果审核标准,见第五条科研成果要求。3.学术活动审核:所有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竞赛等。鼓励研究生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学生至少2次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4.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以自学为主,其考核通过网络进行。5.学位论文预审:由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审核把关。 8.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和考查合格,并通过中期考核后,应撰写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学位论文要保证一年的工作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指导、组织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专业应根据学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根据不同规格、类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制定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与创新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两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为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等环节;做好论文预答辩工作,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 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学科以"上通国际主流,下达课堂实践"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中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积极开拓,同时努力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使华东师大的数学教育专业发展为该专业全国实力雄厚、有国际知名度的学科点之一。为了确保和发展该学科的领先地位,数学系高度重视数学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并制定未来五年及更远时间的学科规划。 在学科建设方面,数学系将在未来五年内,至少引进1名数学教育方向的领军人才,2-3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年轻研究人员,以及支持该方向博士后人员的引进。上海市核心数学和实践重点实验室每年至少聘请国内外数学教育方向1名短期研究人员。利用数学科学学院成立的契机,建立数学教育系。规划成立数学实践研究中心(名称暂定),中心三大功能定位为:数学研究、数学应用、社会服务。数学科普、数学资优生的发现和培养、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等工作是数学实践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核心数学和实践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引进或培养1名长江学者,聘请1-2名国际数学教育界知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争取新晋升1名正教授和2-3名副教授,培养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的后备领军人才1-2名。在科研和基地建设方面,争取未来五年在数学教育领域发表SSCI论文2-3篇,CSCI论文10篇左右,在建设好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争取建立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办好2020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